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4篇
  免费   1215篇
  国内免费   414篇
电工技术   30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909篇
化学工业   6241篇
金属工艺   818篇
机械仪表   194篇
建筑科学   1382篇
矿业工程   291篇
能源动力   291篇
轻工业   1053篇
水利工程   205篇
石油天然气   868篇
武器工业   490篇
无线电   29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88篇
冶金工业   557篇
原子能技术   123篇
自动化技术   17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769篇
  2012年   909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729篇
  2007年   903篇
  2006年   860篇
  2005年   726篇
  2004年   620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Phosphodiesterase 7 (PDE7) is an enzyme responsibl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an important cellular messenger. PDE7’s role in neurotransmission, expression profile in the brain and the druggability of other phosphodiesterases have motivated the search for potent inhibitors to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Different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e been described over the years; among them, phenyl-2-thioxo-(1H)-quinazolin-4-one, called S14, has shown very promising results in differ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Recently,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used as new formulations to target specific organs and produce controlled release of certain drugs. In this work, we describ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base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S14. Their preparation, optimiz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vo drug release profile are here presented as an effort to improv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this interesting PDE7 inhibitor.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渤海油田油井解堵效果变差、有效期降低等问题,提出了扩大解堵半径、优选解堵剂体系、强化解堵效果的解堵思路。通过工艺研究、工艺优选,形成了深穿透解堵技术。深穿透解堵技术主要包含基质解堵、降阻造缝和储层深部解堵三个过程。对深穿透解堵工艺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现场可应用的工艺技术。针对锦州油田注聚井区堵塞问题,从聚合物溶液降黏、模拟含聚堵塞物、现场含聚堵塞物降解三个方面优选出一种复合解堵剂,结合工艺思路形成施工方案,并进行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液、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有效改善大跨度桥梁中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的耐久性的问题,提出采用耐候钢代替普通钢的管翼缘箱型截面梁。同时,为了研究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填充混凝土后在全熔透和部分熔透条件下的单轴承载力性能,开展了焊接矩形截面在三种不同焊缝熔深下的耐候钢管混凝土截面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分别测试每个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的静态应变、动态应变,以及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对比构件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熔深下焊接箱型截面管翼缘组合构件的承载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的全熔透焊缝承载力高于部分熔透焊缝承载力。2)全熔透试件开裂时的竖向位移较部分熔透试件的位移值大,而不同熔深下构件的横向位移测点L4随轴压荷载的增大而有增加,L3测点横向位移规律不明显。3)不同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横向整体受拉,局部在顶部角部位置受压。构件的混凝土内部和钢板表面应变情况复杂,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5.
煤矿井下工作面内部发育的复杂地质构造是威胁安全回采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提高探测精度,达到透明化探测目的,采用坑透和反射槽波两种物探手段相结合对工作面进行了探测研究。首先讨论了坑透和反射槽波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电磁波收敛成像算法和弹性波偏移成像算法,研究了坑透场强衰减规律和衰减系数。然后,对反射槽波探测数据进行了滤波和散射压制处理,发现两种方法相结合明显提高了分辨率。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某矿8115工作面进行透明化探测,坑透探测结果圈定异常区分布范围,反射槽波探测结果定性确定异常体属性,圈定6处异常,后经矿方钻探验证,探测结果与实际揭露情况相吻合,达到了透明化探测效果。研究表明:采用坑透与反射槽波探测工作面内部发育的复杂构造可达到确定异常体性质的效果,精度得以提升,切实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可靠地质资料,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6.
为控制水泥土加芯搅拌桩的芯桩贯入质量,研发了一种基于芯桩定位导向架的定位限垂挑臂装置,并通过采用不同材质、不同尺寸的方法,反复摸索、实施,分析得出了芯桩定位导向架的定位限垂挑臂装置的最优方案。同时,通过运用数据比对、图表说明的方法,有效验证了加芯搅拌桩芯桩定位限垂挑臂装置对于现场施工的重要作用。在新疆地区23450 根加芯搅拌桩工程中进行首次应用,实践表明研发的定位限垂技术可有效控制芯桩贯入的定位和垂直度,提高施工效率。该定位限垂技术经济效益良好,可为今后新疆地区特殊软基处理以及加芯搅拌桩施工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以煤矸石为原料,经过高温焙烧、酸浸、聚合、熟化等过程制备了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钙(PAFCC),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AFCC制备条件对浊度、COD和UV254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FCC最佳聚合条件为pH值2、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5 h、在40℃下熟化28 h。混凝结果表明:制备的PAFCC对浊度有极好的去除效果,达95.70%,同时,对COD、UV254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47.51%、45.98%。炼化废水混凝结果表明:PAFCC对浊度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对COD及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效果明显优于传统PAC。  相似文献   
108.
聚氯乙烯中常用的环保型增塑剂主要有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对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偏苯三酸酯增塑剂、环己烷二羧酸酯类增塑剂、植物油基增塑剂等,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增塑剂的特征和合成,推进环保型增塑剂在塑料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在粗粒料三轴试验中,橡皮膜嵌入量可造成显著的体积变形量测误差。本文针对颗粒材料的接触特点,利用Nagata Patch方法重建颗粒表面,基于重建曲面进行接触状态的判断和接触几何信息的计算,开发了高效的颗粒接触算法。该法采用dual mortar有限元方法处理颗粒与橡皮膜间的接触模拟,针对橡皮膜变形较大的特点,采用更新坐标的大变形计算格式,并根据重建的颗粒表面对颗粒-橡皮膜的距离进行几何修正,实现了颗粒-橡皮膜接触的精细化模拟,可较好地模拟计算“柔性”橡皮膜嵌入颗粒孔隙的过程。进行了Kramer钢球试验以及粗颗粒料和标准粗砂三轴试验橡皮膜嵌入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符合一般规律,与相应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方法对于粗粒料膜嵌入问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将"以废治废"的理念融入实际工业应用中,开展对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改性后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脱硫废水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的最佳投加量为25 g/L,此时对废水中Cl-的去除率最大,为56%;在45℃和pH为5的条件下,粉煤灰对Cl-的吸附量最大,在反应约28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改性粉煤灰吸附前后物相组成、官能团的明显变化进一步说明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性能增强,吸附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伴有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